销售经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  • 工作时间:
  • 周一至周六

扫描枪 >> 二维条码扫描模块 >> EM3096二维扫描模块

 
名称:

EM3096二维扫描模块

品牌:
型号:
适用介质:
适用范围:
特性:  
EM3096独特的完全一体化设计,在极小的尺寸内完全集成图像采集、照明瞄准和解码器,既小又轻,性能强劲。非常适合嵌入各种行业的产品中使用,如数据采集器、抄表设备、检票机、PDA等。
| 产品详情
EM3096二维扫描模块,应用了国际领先的芯片化新大陆智能图像识别技术,开创影像式二维码识读引擎的新时代。 新大陆的二维解码芯片,将先进的图像识别算法与先进的芯片设计与制造技术完美融合,极其简化了二维条码识读产品的设计度,为自动识别行业树立了高性能、高可靠、低功耗的优秀标杆 EM3096可识读各类主流一维条码及标准二维条码(PDF 417、QR Code Model 1/2、Micro QR和Data Matrix的各种版本)。还支持识读GS1-DataBarTM(RSS)条码,包括Limited、Stacked、Expanded等版本。 【产品特性】 桌越的解码技术 采用核心解码技术,可快速识读各类品质的条码。 接口丰富 提供USB和TTL232接口,满足更多接口需求。 高集成度 解码板和摄像头一体化设计,体积减小到极致,可满足各类极小型化应用的需求。 绿色低功耗 采用自主核心技术,大大降低运行功耗,延长设备使用寿命。 >>>>>>>【EM3096二维扫描模块常见应用场景】<<<<<<<< ? ? ? ? 1、二维影像式条码识读引擎在移动条码支付中的应用 ? ? ? ??2、二维条码扫描模嵌入咖啡机 实现全自动智能化 ? ? ? ? 3、扫描模块嵌入自助收银机 顾客可自助结算付款 ? ? ? ? 4、交警移动警务通内嵌扫描头 可现场辨别驾驶证真伪 【产品参数】 扫描性能 图像传感器 752×480 CMOS 处理器 Newland IOTC?二维解码芯片?48MHz 照明 红光LED 625±10 nm 识读码制 2D PDF417, Data Matrix(ECC200,ECC000,050,080,100,140), QR Code 1D Code 128, EAN-13, EAN-8, Code 39, UPC-A, UPC-E, Codabar, Interleaved 2 of 5, ITF-6, ITF-14, ISBN, Code 93, UCC/EAN-128, GS1 Databar, Matrix 2 of 5, Code 11, Industrial 2 of 5, Standard 2 of 5, Plessey, MSI-Plessey等 识读精度 ≥ 5mil 识读景深* EAN13 (13mil) 55mm - 185mm Code 39 (5mil) 55mm - 100mm PDF 417 (6.67mil) 40mm - 130mm Data Matrix (10mil) 40mm - 135mm QR Code (15mil) 40mm - 160mm 符号反差 ≥ 30%反射差异 识读角度** 旋转360°,倾斜±55°,偏转±55° 视场角度 水平36°,垂直23° 机械/电气参数 通讯接口 TTL-232,USB(可选) 额定功耗 0.76 W 工作电压 3.3±10% VDC 电流?@ 3.3 VDC 工作电流 230 mA 待机电流 4 mA(不支持USB通讯);7 mA(支持USB通讯) 休眠电流 <5 uA 外观尺寸 21.17(W)×14.6(D)×11.52(H)mm 重量 5.0克 环境参数 工作温度 -20℃~ +60℃ 储存温度 -40℃~ +80℃ 工作湿度 5% ~ 95% (?无凝结?) 环境光照 0 ~ 100000 lux(自然光) 国际认证 FCC Part15 Class B, CE EMC Class B 配件列表 开发板NLS-EVK3000 NLS-EM3000的开发板,带触发按键和蜂鸣器,具备RS-232和USB输出。 数据线 RS-232数据线 RS-232数据线,用来连接NLS-EVK3000和信息接收主机,带适配器插口。 USB数据线 USB数据线,用来连接NLS-EVK3000和信息接收主机。 电源适配器 5V电源适配器,配合RS-232数据线给NLS-EVK3000供电。 其输出为: DC5V, 2A;?输入为: AC100~240V, 50~60Hz. 测试条件:环境温度=23℃;环境照度=300 LUX 测试条件:Code 39,3 Bytes;最小条空宽度=10mil;宽窄比=3:1;PCS=0.8;条码高度=11mm;测试距离=120mm;环境温度=23℃;环境照度=300 LUX

点击数:154  【打印此页】 【返回】